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医学类运动医学方向的课程体系,体育部在教务处的协助下于2007年6月22日下午1:30在体育馆一楼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召开了运动医学课程建设研讨会,来自本校以及上海体院、体育医院等单位的22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始,体育部主任吴志坤介绍了到会专家,并简单介绍了在我校开设中医学类运动医学方向的背景、优势和运动医学教研室的基本情况以及运动医学专业建设情况。
其次,来自体院的博士后朱政介绍了国内外运动医学的研究进展状况。朱博士也是我部新引进的人才,今年九月将加入运动医学的教学队伍。她谈到随着“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提出,为传统的“竞技体育”服务的医学教育模式逐步向为“体育与健康”服务的医学教育模式转变。这意味着,运动医学的教育的宗旨是增进健康。中医院校不仅能培养高水平的中医医生,也应能培养体育保健与康复师、运动医务监督工作者等专门人才,08奥运为此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后运动医学教研室的王颖老师介绍了运动医学课程建设情况和专业特点。
接下来,大家就运动医学课程建设问题展开了讨论。专家们发言都很踊跃,总结下来,主要存在以下观点:
(一)运动医学应充分体现体育的特色,应该重视运动训练。
体育学院王卫国教授认为运动医学虽然要重视中医学的成分,但是不能离开体育。我们定位应该清晰,因为我们将来就业服务的对象仍然是运动员,运动员与普通人有本质的差异,其伤病也有其特殊性。在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让学生能够了解运动训练规律,了解运动员的切身感受,能够配合教练员和运动员完成训练,并且能够提供保证训练顺利完成的系列工作。
(二)应重视中医基础的加强
伤寒教研室的何新慧教授认为运动医学方向属于中医学类,所以我们还是要加强中医方面的学习,应该以中医为立足点,结合运动医学知识,形成我们专业的课程体系。因为对于本科生来说,主要还是应该加强基础教育。运动医学面太广,本科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以后有机会可以设立硕士点。
(三)中医的理论可应用到运动医学中
教学实验中心的庄剑青教授觉得现在国内的很多运动队队医都是中医出身,但多是针推专业,我们这个专业的举办填补了国内的空缺。国外现在也很重视中医,中医在运动创伤、运动营养和医务监督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例如:中医药膳在运动队中就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建立全科医生的观念,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
解剖张黎声老师表示现在本科教育应该建立全科医生的观念,针灸推拿等各种技术应该具有,中西医理论也不能少。很多课程不能全部的灌输给学生,应该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学到的东西掌握的会更牢固。
(五)扩展就业渠道
上海体院的陆大江副教授认为:运动医学学生的就业不应单纯的把重点放在运动队,随着社会的发展,参加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体检慢慢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所以我们的专业就业在体检中心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文献所所长李洁认为运动医学学生就业还可在社区、会所等。
(六)合并小课程为大课程
陆大江副教授还觉得:我们课程计划中有很多限选专业课学分偏低,科目偏多,可以把几门小课合并一门大课,以讲座的方式开展。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的负担,又可以更好的融合知识,使之成为体系。
(七)运动医学课程建设应在临床的指导下完善
上海体育医院季培医生认为,运动医学应该在学校附属医院建立自己的科室,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庄老师也觉得我们应该有专门的实践基地,在实践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再逐步完善。
最后,教学处的闫晓天处长做了总结发言:她首先表示很赞成这种研讨会的模式,觉得应该在其他新兴专业中推广。并表示将来在课程设置方面将从宽口径出发,先打下牢固的中医基础,在此基础上设立不同的模块供学生自己选择。她认为这样设置将更有利于学生就业,这也是上次预评估时专家提出的意见。
通过举办此种形式的研讨会,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感觉受益匪浅,深受启发。相信在大家的关注和我们的努力下,一定会将运动医学的课程设置得更加合理、运动医学的专业建设的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