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寿命”影响因素的浅析
康萌
(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201203)
摘要: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并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寿命的训练因素、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及其对策。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寿命;影响因素
Wushu outstanding athletes,
"sports lif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actors
Kangmeng (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competitive sports is to maximize the best athletes play the game, and as long as possible to maintain good form. The use of literature, expert visits and other methods of China's excellent Wushu athlet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at affect the life of Wushu athletes training factors, sociological factor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Wushu; campaign life; influencing factors
前言
每个运动员都要经过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到达最佳竞技阶段及竞技保持阶段,直至终止运动生涯,这也就是所谓的运动寿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使运动员尽可能早地达到竞技能力高峰期,并尽可能长地维持这个高峰期,创造出更多优异地运动成绩。本文将着重探讨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以期为运动员及教练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运动寿命”的界定
国内对“运动寿命”概念的认识还不一致。虽然学者们的观点各有自己的看法,但从整体上看,还是有共同之处的。总结出有两种比较认同的观点,一种是广义上的“运动寿命”是指“运动员多年训练全过程的年限,包括运动员从开始从事运动训练到达到个人竞技水平最高峰,直至终止运动生涯的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另一种是狭义的“运动寿命”主要是指运动员达到较高(或最高)运动成绩后即高峰期(或最高竞技水平保持阶段)的一段运动生涯。也就是运动员在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的年限。本研究范围界定为狭义的运动寿命。
2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界定及其运动寿命现状
对于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界定,国内已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论述。诚如
根据调查得知我国优秀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在20-24岁,退役年龄以25-28为多,占了90%左右;我国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在17-21岁,退役年龄以22-25为多,占了70%左右。从而可以看出,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保持其最佳竞技年龄段即狭义的运动寿命是比较短的,也反映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很不具有经济效益的。尽量延长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较长时间地保持他们的最佳竞技水平也成为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3 影响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训练学的影响因素
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科学训练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才能提高,运动成绩才能得以保持;也只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手段,才能减少运动员伤病的发生,避免人才浪费,增加成功机率。运动员的优异成绩,是运动员经过长期科学、系统地训练才能获得。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科学与否,与教练员的安排最为密切。教练员要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安排相应的训练内容,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武术项目而言,运动员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从小就接受科学的训练。经过长期科学系统的训练,终于达到自己竞技状态的高峰。所以说,科学的训练是运动员取得和保持自身最佳竞技状态的必需条件。
2002年版的武术竞赛规则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难度动作,难度动作能使整套动作进入高潮,达到激发裁判员和观众共鸣的效果,难度动作完成的好坏是反应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和整套动作技术价值的主要依据。但是,所谓的难度动作就是运动员经过科学长期的训练才能完成的动作,其完成过程本身就带有受伤的可能性。有人曾对运动员退役原因进行过调查,其中因伤病直接导致退役的运动员占64.1%,居所有运动原因之首[2]。长期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会导致肌肉、关节、韧带等组织的各种急慢性损伤,如肌肉劳损、韧带拉伤、半月板损伤、椎间盘突出等等。可以说伤病如猛虎,运动员一旦受伤,则训练就被耽搁,训练计划随之改变,严重影响今后的训练效果。在所调查的运动员中,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不同程度的受过伤,而受伤的原因有各种各样,有些原因是无法预测的,如运动员在做难度动作时;而有些原因是可以避免的,如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避免很多运动损伤的发生。调查一些年龄较大的优秀运动员时,问其如何保持运动寿命这么长时,他们纷纷表示,自身的身体素质是支撑他们继续打比赛的保障,而预防,减少伤病是系统训练不可或缺的,也是能保持较长的竞技年限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科学地训练,减少伤病地发生,保持训练的连贯性,才能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3.2社会学因素
在调查访问中,多次与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交流,大多数表示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在运动员保持其竞技年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必然要和别人发生联系。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际关系的存在方式。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来。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一种情感的社会交流。
家庭的支持程度、与队友的关系、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等都可对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产生重大影响。在运动员平时的训练生活中,运动员如果能与别的队友相处融洽的话,可以没有任何繁琐小事缠身,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训练中去,即使在训练和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队友也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拔刀相助”。武术现在的管理体制主要也是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武术运动训练的经费投入主要是国家拨款,各个省市都有武术运动主管部门,都分配有专管武术的领导。主管领导对运动队全权负责,领导对运动员进退去留具有生死大权。教练员作为训练的实施者、组织者,可以根据其个人的喜好来决定对运动员训练的关注程度,以及在比赛中人员的使用与调配,而且还掌握比赛奖金的分配,运动级别的申报等与运动员息息相关的事情。运动员与教练员的人际关系的好坏,可影响到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如果在他们之间出现矛盾,使运动员处于痛苦、紧张、不安、失望等消极情绪中,情绪的强烈变化,会直接使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功能处于紊乱、失调,进而也可影响到睡眠、饮食,造成运动员生理、心理能量的大量消耗,出现体力不支,精神疲乏,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对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影响极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其他因素基本同时的情况下,教练员与运动员人际关系的好坏,成为制约运动成绩的首要因素。运动员保持其竞技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保持其运动成绩处于高水平位置,所以,运动员要想更长地保持其运动成绩不下滑,延长运动寿命,与队友、教练员和领导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说“我们要为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时顺利走向社会创造条件[3]。”在与很多运动员的访谈中,他们都对自己退役后的出路非常关注。要想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社会保障不容忽视。部分运动员在自己的竞技高峰期,本还可以继续其运动生涯,但由于关系自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当面对一些更好的机会时(如上大学、当教练),就毅然选择退役。武术套路运动员一般都是从小练武,而且一直在训练队进行系统训练,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也不是很多,更不用说,掌握其它的立足于社会的技能了。正是由于训练体制的影响,运动员没得到全面的文化教育,在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适应比较慢,极大地影响到运动员今后的出路。所以,在当今工作岗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退役后的归宿成为他们经常考虑和担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在其运动成绩基本已没有可提升的空间,难以继续保持高竞技水平后,或在达到一定的运动年限,不再适合从事竞技训练时,就将从运动队退役。退役后他们将面向社会就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退役时的状况使之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的竞争,自谋职业的能力较差,运动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欠缺是其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访谈中得知,现在很多运动队都与各地方高校联合培养运动员,运动员一边训练比赛,一边在大学进修学习,考核及格后可发毕业证书,这无疑对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也很有帮助,这应该是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各省市专业队应在优秀运动员还处于竞技高峰期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妥善安排好运动员的退役后的工作,免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运动队的激励措施从广义上说,就是为了激发鼓励,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而采取的措施。从狭义上讲,激励是一种刺激,指促使其发生行为的手段。在武术训练中如何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问题,重要一条就是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由于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年龄比较小,自制力比较弱,在枯燥的训练中往往不积极练习,能偷懒就偷懒。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运动队可以对成绩卓著、刻苦训练的运动员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和崇高的荣誉,对其进行
大力表彰和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队还可以让运动员在训练的同时,让其攻读本科课程,甚至硕士研究生课程,这样,不仅会激励授奖者以更大的积极性继续努力,使自身才能提高到新的高度,而且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形成勤奋学习和刻苦训练的风气。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更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给予足够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使之能静下心来专心训练,比赛,同时预防其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于年龄超过25岁的武术套路运动员来说,可以说是“老运动员”了,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是他们首先顾虑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因而,激励措施也是促使运动员积极参与训练和比赛地必要手段。所以应加强运动队的激励制度,这对运动员保持其最佳竞技年限及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2年版的武术竞赛规则与1996年版的武术竞赛规则有了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是增设了难度动作和连接难度的分值,更体现了武术技术的发展趋势“高、难、美、新”。新规则对技术发展起导向作用,对运动员的要求更高。对2002年武术竞赛规则不适应的主要是老运动员,其武术技术动作经过常年训练已经达到很强的动力定型,达到很好的自动化程度,在训练新的难度动作时,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而且在比赛中做难度动作时略微晃动一下,就很可能导致与金牌无缘。所以在新规则刚刚颁布的头几年有很大一批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选择了退役,这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可以说武术竞赛规则的改变对一部分老运动员运动寿命是很有影响力的。然而有一部分老运动员因为当时选材时就具备了爆发力强,旋转能力强的特点,能很快适应难度动作,因为演练水平高,所以现在冠军,亚军还是有老运动员把持,更因为有全运会、奥运会的夺冠目标才有继续奋斗的动力。而新运动员因为训练年限不足,演练水平不高,纵是难度动作做的很好,但是还是拿不到金牌,必须再训练几年,演练水平提高了,才有希望拿金牌。同样,现在对年轻的武术套路运动员也是具有很高的挑战性的。现在的比赛不同于前几年比赛的状况,以前的武术比赛,没有难度动作,那些冠亚军们只要没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误,一般情况下,比赛结果是可以预测的;但是现在比赛中设置难度动作,给比赛的结果增加了悬念感,比赛结果的偶然性也大大增加,所以对运动员运动成绩影响的非常大的。在调查访问与自身的实际结合中,得知运动员在训练难度动作和连接难度时很容易受伤,一旦受伤,训练比赛都要耽误,受伤的几率越大,影响运动成绩的效果也就越大。所以说,现今武术竞赛规则的改变对运动员保持其运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属于技能难美类项群,同属于此项群的有跳水、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竞技项目。此类项目是按照运动员所完成动作的难度、优美程度和稳定性来评定成绩的。其评分的一大特点是主观因素占很大比重。武术套路运动以1959年第一部《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出版为起点,到目前已经出版了至少八种版本,每一部规则的颁布都可视为武术套路运动自身体系的完善,尤其是2002年版的试用规则,裁判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利于集中精力对运动员的动作质量、演练水平以及难度动作的完成进行准确地评判,提高了评分的准确性和区分度。新规则还体现了量化评分,大面积要求物理性操作,使扣分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强化了裁判员评分的客观性,减少并限制了评分的主观性[4]。然而,经过这几年的磨练进步,难度动作已经不是高水平运动员的“拦
路虎”,难度动作仅可作为运动员跨入高水平运动员行列的“敲门砖”,现在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竞争的重心已有以前的难度转向现今的演练水平。当然动作质量所占的分值很大,但其有明确的扣分点,高水平运动员经过数十年的训练,对动作质量的控制能力是很强的,不会轻易丢分。纵是现在演练水平按照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实行3档9级给分,每级的分值十分明确,已经是比较科学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当今的武术套路打分中,仍存在 “演练水平”评分中出现“评分盲点”,这是因为从难度动作的出台至今,经过几年的训练,运动员已经能够完成武术套路的难度动作,动作质量的扣分点越来越少。实力相当的高水平选手同场竞技时,0.01的演练水平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5]。尽管现在规则修订已经进一步细化了演练水平的评分,但是,裁判员的因素也是影响运动员保持其运动寿命的一个方面。
3.3心理学因素
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能力必须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应付现今激烈的竞争,否则将会在关键时刻痛失取胜的大好机会。在现行规则思想的指导下,高难度动作已经成为整个套路运动的核心要素,且作为衡量套路的质量或者运动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纵观这几年武术比赛,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上的失误仍占很大比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运动员的心理储备不足,心理素质不高。
我们要尽量避免高水平运动员出现“克拉克现象”,所谓“克拉克现象”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6]。根据前人研究造成“克拉克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竞技能力发挥的不好。高水平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能力必须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应付激烈的竞争。为了在比赛中能充分发挥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应加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很多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完成的动作非常出色,难度动作也较少失误,但在比赛时,往往控制不住身体,不是落地不稳就是身体晃动,总有扣分点。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在比赛时心理因素急变而导致技术上的失误造成的。所以说越是高水平的运动员越要进行训练。因为在现今武术赛场上,高水平运动员容不得有半点失误,高手之间的对决也就是零点零几分的差距,比赛时的对手都是与自己水平不相上下,竞争相当激烈,如果运动员有思想压力,这个精神压力就会造成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而产生紧张情绪,或高度兴奋,在赛前表现睡不着吃不好,影响休息;或者是在比赛时高度紧张使肌肉发僵,精神不集中,协调性减弱等,导致完成动作时的失误,致使比赛失败。所以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为防止这种由于比赛心理负荷过重而出现反常现象就要采用必要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心理调节。
4 延长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1]朱东.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探微[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23.
[2]沈红飞,沈友青.我国赛艇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影响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9):78.
[3]田麦久.运动员基础训练的人文社科指导[M]2005,(1):85.
[4]温佐惠.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6.
[5]刘同为.十运会后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缮刍议[J].搏击·武术科学,2005,(12):1.
[6]李益群,谢亚龙.体育博弈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4):204.